
提醒和记录织成的朴素生活日常
- PUBLISHED2025-05-20
- TAGS 生活日常
- Total Word Count2786 字
- Reading Time7 分钟
我也不是什么高效率的羊啦,做手帐和日程管理的技能也是来到日本之后才慢慢点上的。在日本生活总有不少需要预约的场面,那么如何提醒自己就显得很有必要了。这篇会讲羊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提醒工具,顺带讲讲羊羊流的手帐。
提醒
闹钟和倒计时
手机闹钟声音可以调得比较大,很容易注意到,而且需要起身关掉才能结束提醒,在我这里除了起床铃之外,还承担了不少强提醒的功能。私用的手机的话,主要用作饭后吃药提醒,不用我自己再分神去记它,还有就是提醒我快到给学生上课的时间了,闹钟响起后可以迅速开始打开网页做课前准备。工作用手机的话,主要是上班打卡提醒和会议提醒,谷歌日历虽然也有提醒功能,然而只是轻轻响一下,最多再在桌面弹个弹窗,不打开公司电脑坐在屏幕前根本注意不到,效果不如闹钟明显,所以我还是交给了闹钟。
偶尔出现什么事情,记在日历或者待办清单里怕忘的话,我也会追加一个闹钟。暂时想不出来别的应用场景了,最近一次用到还是因为部门会加班,就补了个晚上八点打卡的提醒。
倒计时一般是泡茶和做家务、做菜用的比较多,特别是那些需要静置处理的家务,比如管道疏通和水池滤网清理类的,会设个对应时间的倒计时,时间到了关掉起身立刻去做就好。偶尔会用来提醒久坐,不过这个用得不多,还没养成习惯……正在努力中!
日历app
手机自带的日历app我用得比较多,主要针对的是需要出门的事件,像是诊所预约、朋友聚餐或者约会,都会记在日历app上。这样别人问我最近有什么安排的话,我也可以掏出手机来看,然后马上回答了。
我的日历事件一般会设两次提醒,第一次提醒设在事件发生一天前,用来提醒我第二天有事情,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,如果需要早起的话再设个起床用的闹钟;第二次提醒设置在出门前15分钟,主要是准备起身离开家,需要检查一下该带的东西都带了没有,需不需要出门顺手扔个垃圾之类的。
这个app的话还可以设置出发地和目的地,选择移动方式之后,还能把移动时间也计算进去。这一点我也很喜欢。
纸质日历
除了手机自带的日历app之外,我还买了日历贴纸。本来应该是贴在手帐上的,只是感觉有个日历放在桌子周围或者经常看到的地方,会更加直观一点,就买了那种巴掌大的。各自不宽,一天只够填一到两件事吧,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,只能说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,还是要依赖别的工具。
待办清单
我的采购清单、旅行用物品清单、愿望单都放在这里。因为采购频率不高,平常在家里活动,想着缺了什么的话,都会往采购清单里记上一笔。上面主要按照想要去的店有分类(比如超市、药妆店、百元店等),在各个分类下填想要买的东西,下次出门的时候就可以照着买了。
旅行用物品清单主要是出远门时使的,像是去朋友家住、回国、出门旅行,都会比照这个清单看有没有哪些需要带的。原来应该是在网上随便搜了个女生出门必备物品之类的,后来自己陆陆续续改了一些,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。那些已经勾掉的会变灰,但是不会隐藏,是有意设置的,方便我下次启用的时候把勾取消,然后再用。
经常会有买买买的冲动,就会在愿望单里面放了一些想要买的东西,等有钱的话会考虑目前的生活状况,再决定要不要购入。
我的待办清单常见用法就只有这三种,还有一些临时发生的大事件,手续和需要确认的事情比较多的,会新建一个清单。像是前阵子搬家就网上抄了一个,用来看自己水电气网还有各种住所更改手续有没有办齐全。
备忘录
这里放了一些平常做菜用的菜谱,我是真的记不住一点步骤……所以每次都会打开来看……
还有个用法是记超市常买物品的价格,比如意大利面和番茄罐头,超市、药妆店都会有卖,那么哪边便宜呢?这个时候就需要稍微记一下,方便下次看到便宜的就直接买了,省得再走回头路。
微信提醒
这个平常用得不是很多,通常是别人微信给我发了什么,比如小张跟我说他发现了博客上的哪条bug,我暂时空不出来手去做的,会长按那条消息,然后设置个提醒时间。之后到时间打开微信的话就可以收到提醒消息,免得聊天刷上去之后自己就忘了。也不用再转移到别的提醒或者记录工具上,少了点麻烦。
还有些刚好打开微信的时候临时想起来的话,懒得建新的备忘录,会直接扔进微信传输助手里,然后自己设个提醒。
记录
未来发生的提醒类的东西,一般不会收进我的手帐里。手帐基本上都是事后记录,内容就是流水帐,记我今天做了什么。
换了几次手帐
手帐我陆陆续续换了好几种,不过贯穿始终的是时间轴这个设计。一开始刚来日本用的是在国内买的国誉campus时间轴活页,因为照时间填流水帐很方便,适合拿来做复习备考类的计划,也可以完美套进我的活页本里,没有记的空白页还能随时取下来,所以我还挺喜欢用的。
时间轴活页快用完的时候,我试图在日本这边寻找类似的产品,没有找到,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国内山寨的,没道理国誉的产品却不在日本贩卖吧……总之很疑惑,却也没有办法,当时正好购入了一台iPad,就试了试Good note电子笔记,买了套时间轴的模板,然而用了一段时间觉得略有些麻烦。每次输入文本后还要拖到指定的位置,用触控笔手写的话又嫌弃自己的字太丑不够好看,总之不是很适合我!后来就放弃了。
后面用的是整本的国誉自我时间轴,不想记的日子里,空白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……但买的是A5slim的,体积也还好,可以放在包里,就算空白页拆不下来也不太影响携带,就是自己翻的时候会略微不爽。话又说回来,空白页也方便我观察自己那些日子状态不佳……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吧。
22年底开始用obsidan自带的模板记录,解决了我的一大痛点:觉得自己的字太丑。又不像Good note那样需要来回托拽文本框才能完成排版,打开电脑直接输入就可以,想要手机也能记录的话也可以开个会员开通同步功能(之前电脑屏幕坏了的时候就开了同步功能应急,在手机和平板上记录)。再加上模板内容可以自定义,我用的还是时间轴居多啦,其他的现在都不怎么用,但是把情绪自查这一块也塞了进去,方便我哪天觉得心情不好的时候,在记录的同时可以快速打开自查清单找到原因。
而且还很方便跟其他文档联动,比如去年备考资格考试的时候,在手帐上记录自己备考的同时,会放一些用到的网上历年真题超链接,或者是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总结,方便之后查看。也有可能是我这类文档都没有很好地总结过,就都是用手帐串起来的。后续别人问我备考花了多久,或者是有什么资料推荐的话,也很容易能检索出来。
喜欢用关键词回顾的话,检索功能也非常方便!自我感觉比单纯地翻手帐要好玩一些。
记录对我来说
之前的博文里好像有提到过,记录对我而言是有着特殊意义的。一开始的目的可能是备考、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类比较功利的目的,后面随着生活和病情的变化,慢慢变成了一种我确认自己存在的方式。
我是一个很容易觉得时间无意义地虚度了的人,如果回想不起来今天做了什么,或者之前的一段日子做了什么,会让我觉得很失落。这种时候的记录就相当于留存了当时活动的证据,能让我确认自己过去的时间里确实是做了一些事情,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比如上厕所这类的小事(有时真的会记,想不通脑子在想啥哈哈哈),也是一种生活过的痕迹。
当然这不能完全替代那种无意义感……不过比起一片空白来说,有字总是比没有字要好一些的。而且我不算是一个自我评价很高的人(最近稍微好了一些),像是记账让我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在乱花钱反而很节省一样,记录时间也让我意识到了,我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无所事事,而且生活中每一项需要时间的活动,比如做家务、出门或者睡觉,在之前的我看来都不算是正事的活动,也是值得去做值得去评价的。
絮絮叨叨终于说完啦!是不是一点都不酷炫呀!那些高大上的工具我就是用不太来嘛,不过如果能对你有帮助的话我也会很开心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