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对新生活的不安与向往

前言: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,便跑去翻了翻其他人的博客。大家好像也只是随心所欲地写,并没有那么多固定的格式。思来想去,要是没一个起头的地方的话,倒不如循着时间顺序慢慢梳理下来,思路应当会比较顺畅。再芟除多余的枝蔓,也足以成一篇文章了。

没想到换个环境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,一个月前我还在听这栋新房子的说明会,水电气网也才申请开通不久,还申请了回收公司上门处理搬不走的家具。这些常规的自不必说,对于新家的规划,其实早在定下这件房子的时候就已经暗暗开始了。当时我还住在师姐家里,每天就对着中介给的图纸,研究新家是什么网络,是不是二十四小时垃圾房,房间适合什么尺寸的家具。师姐对我的热衷感到很费解,觉得我满脑子都是房子的事情。现在想来,那个时候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固然感到焦虑,却也并非没有半点期待。

等我再从师姐家回到大阪的时候,就立刻跟奶茶鼠逛了nitori。后续也跟车车还有其他人逛过两三次。书桌是早就定好的,这次主要是挑中了顶天立地的架子,尺寸刚好可以放在书桌的旁边,可以有个台面,供我烧水煮茶。文件也好收纳,色调也与书桌和地板极搭,几乎是立即敲板定了。椅子的话倒是随手挑了个小的,而不选那种超大的游戏椅。一是考虑到价格,二是考虑到尺寸。反正我对椅子不是很挑,怕姿势不正确的话,多多站起来也就是了。

家具挑得差不多后,正好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别人布置新家时用的一个app,可以模拟家中的环境和尺寸,好放各种家具。不仅提供二维平面图,也提供3D立体视图,还可以拖拽切换各个视角查看。起初我试了三种方案,最终还是觉得从插座的位置和动线来看,最开始想的方案最好,即书桌放在床的侧边,而非床尾对着的位置。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果然不错,因为一旦要放在床尾的话,左手边窗帘就会比较碍事,拉开或者拉上窗帘也会比较麻烦。

还挑了一张尺寸合适的餐桌,只不过不急用,加上要自己组装,还没来得及下单。有了餐桌,小张过来的时候,两人吃饭就会比较方便了。平常我一个人的时候,也能把办公和学习的书桌区域,和吃饭的区域分隔开来,不用混在一起。

真正入住新家之后,倒是在附近的二手家具店淘到不少好物。同样深色原木风格的架子,正正好能够放在床的另一侧,靠近阳台的位置,跟整个家也很相宜。黑色的小推车也能装得下我的一些零散茶叶和咖啡,还有一些其他杂物,白色的小置物架正好可以卡在角落,盖住路由器的设备,也能放一些装饰性的东西。一切都是这么恰到好处,让人十分愉悦。

搬家计划这几个月在我的周总结和待办里一直都很有存在感,先前只是处理闲置品时用作记录,这个月来的话,主要是用来跟踪对新家的安排。在ins和youtube上看了不少入住新居之后应该做的清洁工作,也将很多清洁用品都放进了购物车。真正实践起来,才发现有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方:空调和浴室干燥机的出气口,是不好放滤网的,相当于阻碍了暖风的出入,会严重影响空调的制热功能。防水/不沾水的喷雾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效果,我还特地确认了说明书,自己的确是遵从上面的指示行事的,无奈天不遂人愿。

装饰也都摆了出来,应季的春樱明信片自不必说,女儿节快到了,人偶的立体卡片也都放到桌上。好在床头有置物的空间,那些小玩偶们一个个在床头安了家。通风口露出来不大好看,便被我用一块小鸟捧着望远镜的装饰画盖了起来,依稀记得是我在六甲山买的,不过忘了是跟研究室一起去的那次,还是独自一人去的那次了。

新家里一切都好,一个月后的现在,就已经可以在这里自如地活动了,仿佛做了一个短暂的梦一样。中文课也在这里上,泡茶也在这里泡,还可以在这里跟亲友和恋人视频聊天,似乎没有什么不适应的。更让我感到开心的是,这里比旧家的采光要好很多,白天不用开顶灯也很亮堂,让人心情舒畅。不开窗通风的话也很暖和,甚至感觉不必买个加热器放在脚边,冷的话只要照常开空调就可以。浴室干燥机的功能也很强大,普通的衣服晾在里面,把干燥功能打开,只需两三个小时,就能基本干透,根本不用晾在屋外。收纳空间也很充足,只消担心东西放得太散乱,根本无需担心东西没地方放。厨房和洗面台的水龙头出的都是热水,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洗脸洗碗被冷水打得冰凉。

当然啦,我自己的布置也给这间屋子加分不少。现在基本每天都要检查每个角落,偶尔欣赏自己家的美观和整洁,更多的时候是在思考哪个细节可以稍加改动,让自己住起来更舒心,看起来也更赏心悦目。

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,已经在新家扎根下来了,东西大都安排妥当,零碎的东西可以再慢慢添置,这里已经有个家的样子了。

20250509追记:是真的非常让我满意的一个家!特地精选了两张在长毛象发过的照片附在最后,让大家陪我一起欣赏嘿嘿嘿。